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政务公开 > 政府澳门正规网上平台下载重点领域 > 统计数据 > 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发布

2021年澳门正规网上平台下载:吴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
时间: 2022-02-14 14:26 来源: 吴江区人民政府 访问量:

2021年,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区上下牢牢把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,紧紧围绕推动“十四五”开好局、起好步目标任务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努力克服疫情、汛情、能源及部分原材料供应偏紧等不利因素,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,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。

综合经济实力

2021年,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4.53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比上年同期(下同)增长8.0%。其中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.34亿元,增长1.5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60.01亿元,增长10.8%,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072.71亿元,增长11.8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27.18亿元,增长5.3%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.7:52.1:46.2,第二产业占比较去年提升2.2个百分点。

财政收入平稳增长。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8.06亿元,增长9.1%,总量和增速分别列苏州大市第四、第五。其中税收收入220.87亿元,增长3.6%,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5.6%。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1.12亿元,增长43.7%,其中民生支出282.77亿元,增长47.1%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0.5%,高于去年同期1.9个百分点。

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扩大。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.43万户,其中私营企业1.28万户,个体工商户2.08万户。期末全区市场主体总数达24.35万户,其中私营企业8.73万户,注册资本5366.29亿元,增长8.5%;个体工商户15.05万户,注册资本146.26亿元,增长15.2%。企业能级持续提升。恒力、盛虹“世界500强”排名攀升至第67位、第311位,亨通、通鼎等4家企业蝉联“中国企业500强”,东方恒信成为苏州大市唯一新入选“中国民企500强”企业。新增上市公司5家,过会2家,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达25家。

农林牧渔业

农业生产保持平稳。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.42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同比增长2.4%。全年粮食总产量15.70万吨,增长0.4%,其中夏粮3.14万吨,秋粮12.56万吨。蔬菜总产量32.48万吨,瓜果产量7.20万吨。全年出栏生猪24516头,羊5242只,禽蛋总产量1925吨,渔业总产量5.61万吨。

现代农业加快建设。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1.34万亩,新增现代农业园区面积2.00万亩,池塘标准化改造面积2.21万亩。全区现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、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5家、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1个、市级特色康居乡村454个,吴江区省级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(特色精品乡村)数量均位列苏州大市第一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。农村河道管护、农田水利管护连续6年获全省考核优秀。集中连片粮田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,高标准池塘覆盖率达92.2%。

工业

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。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首超5000亿元,其中,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90.40亿元,增长19.0%,增速超苏州平均水平1.8个百分点,列苏州大市第五,较去年同期提升4位;全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6007.95亿元,增长25.3%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94.71亿元,同比增长22.6%,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3.6个百分点,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52.3%,较去年同期提升2.4个百分点。工业用电量255.04亿千瓦时,增长10.3%

产业结构持续优化。全年规上民营企业实现产值2380.26亿元,增长19.6%,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4.2%;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产值1979.27亿元,增长18.5%。完成规上工业新兴产业产值2247.91亿元,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1.2%。四大主导产业合计实现产值3421.60亿元,同比增长19.1%,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0.1个百分点,其中,电子资讯业879.52亿元,增长22.9%;光电缆业265.60亿元,增长12.2%;装备制造业1214.37亿元,增长17.2%;丝绸纺织业1062.12亿元,增长20.2%。

企业效益快速回升。全年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557.67亿元,增长22.2%;实现利润总额240.91亿元,增长24.4%,增速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5.4个百分点。全区规上工业31个大类行业中,23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实现正增长,盈利面达74.2%,较去年提升32.3个百分点。

建筑业

建筑业发展良好。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72家(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,不含劳务分包企业),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2.83亿元,增长18.0%。其中,建筑工程产值148.66亿元,增长17.4%,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91.3%;完成安装工程产值13.33亿元,增长31.2%。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506.18万平方米,增长73.8%;竣工面积357.46万平方米,增长21.8%。全区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在省内完成产值147.26亿元,增长19.3%;在省外完成产值15.58亿元,增长6.6%。

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

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。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6.07亿元,增长10.1%,总量和增速分别列苏州大市第三、第四,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1位、5位。分产业看,完成工业投资220.08亿元,增长2.2%,完成服务业投资425.97亿元,增长14.7%。

民间投资主体地位稳固。全年完成民间投资485.62亿元,增长13.2%,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.1个百分点,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5.2%,较去年提高2.1个百分点,占比位列苏州大市第一。

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。全年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334.59亿元,增长5.8%。房屋施工面积1685.83万平方米,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286.36万平方米;本年竣工面积269.87万平方米。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58.20万平方米,下降26.1%,扣除定销房因素,同比增长4.0%。

交通、邮政电信和旅游业

交通服务能力优化提升。年末全区等级公路里程2374.84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100.2公里,一级公路254.11公里。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5367万人,货物运输量4010万吨。区内跨省和毗邻公交线路达15条,实现主要省际道路公交全覆盖。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526399辆,本年净增44356辆;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446549辆,本年净增37898辆。

邮电业务健康发展。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3.75亿元,增长4.5%。实现电信业务收入27.11亿元,增长9.5%。年末全区拥有固定电话用户数20.53万户,移动电话用户数203.43万户,互联网用户118.81万户。

旅游产业稳定恢复。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82.21亿元,增长71.8%,国内旅游接待人数达2402.58万人次,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0.67万人次,旅游外汇收入900万美元。确定32个区级年度重点文体旅建设项目,其中“融创桃源国际生态文旅度假区”等5个项目入选省重点文旅产业项目,“京东方艺云数字文化产业基地项目”等6个项目入选2021年澳门正规网上平台下载:重点文化产业项目。吴江区入选全省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。同里古镇入选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单位。

国内贸易

消费市场好于预期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.12亿元,增长16.6%,增速列苏州大市第七,较去年提升1位。2021年,全区限上批发业销售额保持高速增长态势,总量迈上5000亿大关,创历年新高,增速自2019年以来稳居苏州大市第一。

升级类消费表现突出。消费类别中,化妆品类、金银珠宝类、可穿戴智能设备、体育娱乐用品类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2.7%、77.1%、82.2%、81.6%,均大幅高于限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平均增速。

外资外贸

利用外资保持高水平。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5家,增长11.7%,合同外资13.11亿美元。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0个,增长53.8%。引进合同外资千万美元以上新设和增资项目32个,其中超亿美元项目4个。实际使用外资5.97亿美元,增长31.0%。

外贸形势逆势上扬。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64.80亿美元,增长22.2%,总量和增速均列苏州大市第五,其中出口197.46亿美元,增长23.7%,总量和增速均列苏州大市第四。从出口市场看,全年对日本出口额15.26亿美元,比上年增长20.5%;对东盟出口额26.80亿美元,增长20.6%;对韩国出口额5.63亿美元,增长22.4%;对欧盟出口额42.05亿美元,增长51.3%;对俄罗斯出口额5.41亿美元,增长60.5%;对美国出口额24.18亿美元,下降15.3%。

双向开放深入推进。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数16个,新签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1.81亿美元,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0.19亿美元,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.38亿美元,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1.34亿美元,离岸接包执行额1.04亿美元。

金融业

信贷规模再创新高。年末全区人民币存款余额3745.77亿元,比年初增加352.25亿元,增长10.4%;人民币贷款余额4139.19亿元,比年初增加609.57亿元,增长17.3%。

证券业平稳运行。全区共有证券营业部8家,证券登记开户数130015户,全年共实现证券交易额3221.55亿元,增长14.5%(仅东吴证券提供)。

科技和教育

创新转型成效明显。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数净增111家,累计1031家。中国工联院江苏分院挂牌运营,徐工汉云等3个国家级“双跨”平台落地。培育本土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,服务企业超3000家。新增省示范智能车间10个、省星级“上云”企业440家,完成智改数转项目超1500个。新增3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、4家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、5家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6家省百强创新型企业。新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2项、省科学技术奖11项,获奖数均列苏州大市第一。

人才引育力度加大。全区人才总量超34万人,其中高层次人才3.03万人;技能人才总量达25.64万人,其中高技能人才10.44万人。获评省“双创”高技能创新类人才2人、姑苏高技能领军人才3人,列苏州大市第一。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(分站)7家,累计拥有省级以上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6家,覆盖吴江重点产业链,在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摘得2枚银牌,奖牌数列苏州首位。

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充。全年建成重点新建改扩建项目共14个,新增学位1.3万个。水秀实验小学、云龙实验学校、新胜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正式启用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教师发展学院正式揭牌,继续推动示范区职教一体化招生,吴江、青浦、嘉善三地互投20个专业255个学位,丝绸中专增挂示范区职业技术学校。南师大、苏州大学、上海世外教育集团等合作办学项目顺利签约揭牌。全年录用新教师879人,其中硕士研究生398人,“双一流建设高校”本科毕业生86人,名校和研究生毕业生比例逐年提高。全年教育重点紧缺人才引进录用28人,其中教授级高级教师2人、省特级教师3人。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各级学校241所,全区在校学生数207474人,专任教师数14807人。

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
文化建设持续提升。全区现有区级文化馆1个,镇文化站11个,村(社区)文化中心实现全覆盖。全年开展文化“三下乡”活动707场。全区现有电影放映单位20家,影院观众累计224.45万人次,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370场。全区现有有线电视用户33.18万户,有线电视入户率100%。建立“青吴嘉三地公共文化服务配送精品资源库”,丰富全区129场文化服务配送清单。盛泽文化中心、过云楼艺术馆入选省“最美公共文化空间”打造对象名单,吴江区戏剧家协会等3家单位入选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对象名单。

医疗卫生服务升级。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89家,较上年增加33家,其中医院、卫生院40家。卫生机构床位数7780张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669人,较上年增加773人,其中执业医师、执业助理医师3721人,比上年增加296人。注册护士4243人,其中医院、卫生院3654人,分别较上年增加414人、298人。区镇卫生院21家,社区卫生服务站(村卫生室)209家。全区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8个,应急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2个,核酸检测基地1个,签约第三方检测机构2家,全区核酸检测储备能力达10.6万管/日,全年新冠疫苗累计完成接种373.70万剂次。

体育事业蓬勃发展。苏州湾体育中心、汾湖文体中心开业运营,长三角“运河名镇”龙舟平望邀请赛等6个项目入选2021年澳门正规网上平台下载:体育旅游精品项目,苏州湾体育公园、盛泽文体中心入选2021年澳门正规网上平台下载:体育服务综合体名单。新安装健身路径107套,新建笼式球场11片、健身步道26.41公里。举办科学健身讲座9场,社会指导员培训450余人次。

城乡建设

城市建设扎实推进。沪苏湖铁路开始桥梁施工,通苏嘉甬铁路、苏州南站、盛泽站等项目有力推进。长三角示范区教师发展学院、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揭牌。示范区政务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三地民生类事项通办。盛家厍、云梨桥畔等15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。完成29个老旧小区改造、350座农村公厕建设。完成2个示范片区、16条道路、36个小区、3个综合整治工程架空线整治。实现居民小区、公共机构、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。

乡村建设突出特色精品。全年建成特色精品乡村7个,特色康居乡村88个,特色康居示范区2个。震泽镇齐心村香桐湾通过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验收;盛泽镇沈家村等8个村庄通过市级特色精品乡村验收,其中2个被评为“优秀”等次。

人民生活

人口规模平稳增长。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为289897户,总人口为895024人,比上年末增加18353人,增长2.1%。其中男性437606人,女性457418人,男女性别比为95.67:100。全年出生人口6945人,出生率为7.84‰;死亡人口6712人,死亡率7.58‰;人口自然增长率0.26‰。全区非农业人口725625人。

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改善。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6.64万人,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.9万人,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5.80万人。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.32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.75%低位运行。兜底保障精准高效,截止年底,社会医疗救助73453人次,救助金额2218.8万元,低收入人员专项救助10人次,救助金额4.96万元;大病补偿174610人次,补偿金额9723.8万元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,新增居民养老服务机构22家,新建养老机构1家(床位499张),完成盛泽镇、七都镇、平望镇、江陵街道等4个区镇(街道)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改建并投入运营。积极推进尊老卡发放,累计办理24万余人次。

居民收入稳步提升。根据住户抽样调查,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94元,增长8.8%,高于GDP增速0.8个百分点,其中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81元,增长8.3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86元,增长10.4%,城乡居民收入比1.869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,在共同富裕上实现新提升。

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

改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。深入开展“三治”“三优三保”等行动,治违拆旧超1万亩。盘活存量土地8417亩,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189亩。获批国家整县(市、区)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,全省率先出台相关补贴政策。PM2.5浓度降至28微克/立方米,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升至85.2%。

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。稳步推进碳达峰8大行动31项工作任务。全区生活污水按照“四统一”要求整合运营。光大焚烧发电扩容项目建成投运,新增一般工业固废处置能力1500吨/日。

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,成绩来之不易,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看到,发展中还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: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,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,绿色化、集约化、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模式还要深化探索,城市精细化管理还有不少差距。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,全区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、市委决策部署,坚定扛起“争当表率、争做示范、走在前列”光荣使命,坚持“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、全面向好”工作定位,扎实抓好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工作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,走内涵式、集约化发展道路,奋力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中走在最前列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

注:

1.本公报数据为2021年度快报数和预计数,定案数以2021年统计年鉴为准。

2.人口数据为户籍人口,来源于公安部门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